产品中心
详细信息
1.水产养殖水体中氮的来源是什么?
水产养殖中特别需要注意水体中氮的含量,以及其存在的形式.养殖水体中的氮源主要来自于养殖户施放到鱼塘中的动物粪肥,以及碳氨、尿素、磷氨等化学肥料,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动植物),以及让滤食性的鱼类(如鲢鱼、鳙鱼等)直接滤食,化肥则纯粹是为了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鱼类则可以这种浮游生物为饵料;
2.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每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养殖水体中,溶解于水中的氮素养分主要以以下形式存在:
☆无机氮
水体中的无机氮又分为氨态氮和硝态氮两种;
①氨(或铵)态氮;-些文件中把它们统称为氨氮; 即为:氨(或铵)态氮又分为离子形式的铵态氮(NH4) ,和分子形式的氨态氮(NH3),后者对鱼类毒害极大,而前者对鱼类则基本没有影响。氨(或铵)态氮均可以被水体中的藻类作为氮肥吸收同化,和作为微生物氮源。
②硝态氮;即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和过渡产物(过渡产物如有氧化亚氮等)其中以亚硝态氮(即常说的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害比较大,而硝态氮(即硝酸盐)是无害的。硝态氮均可以作为水体中的藻类的氮肥营养而被吸收同化,和作为微生物氮源。
③氮气:水体中也存在氮气,可以被固氮藻类吸收同化。
☆有机氮
有机氮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殖酸等等,可以被滤食性鱼类直接滤食消化吸收,以及成为水体中微生物的营养,和藻类吸收。
3.水体中的pH值对氮源存在形式有极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水体中的酸碱度,或者说PH值对氮存在的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池水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氮几乎都以离子形式的铵态氮形式(NH4 )存在;pH值大于11时,水中的氮则几乎都以分子形式的氨态氮(NH3)存在,对鱼毒害极大。 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体氨态氮过量,造成鱼、虾、蟹等养殖对象死亡。
显然,与此同时,水体中的PH值也应是重点关注的对象,鱼类相当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0 ,就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危害,如前所述, PH过高如高于10时,水体中的氮形式主要以分子形式的氨态氮存在,对鱼的毒害非常明显,会增大分子形式氨(NH3)的毒性,同时给蓝绿藻水华产生提供了条件, PH值过高也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所以, 需要控制PH不能过高;
另外,如果PH过低,则偏酸性的水体首先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第三,鱼鳃会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
4.不同形式的氮源,对养殖水体、以及对鱼类的影响如何?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以氨气分子(NH3 )形式存在的氨态氮对鱼的危害大,而以离子(NH4 )形式存在的钱态氮对鱼几乎没有毒性。
如此看来,从以上PH对水体氮存在形式的影响我们知道,我们必须维持水体的PH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宜,这样才能减少水体中毒害比较大的分子氨态氮的含量。亚硝态氮(即亚硝酸盐)对鱼的毒性极大,而硝酸盐基本是***的,亚硝酸盐多是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产生,特别是池塘底部长年积累了大量有机物质的底泥的情况下,在深秋初冬季节,气温转低的情况下,水体特别是底部开始缺氧,大量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经反硝化作用,产生亚硝酸盐。
5.水体中氮源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氮素养分是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有了它,浮游植物才能生长,并且为鱼类提供天然食料。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氨态氮含量过高会破坏水生动物的鳃组织,并渗进血液,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从而影响水产养殖。
所以。水体中的氮源在以上两个方面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它即是鱼类食物或饵料来源的初级生产者(有益藻类)的原料,含虽过高又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在这里,显然,水中的氮源总量必须有一个度,即不影响鱼类的健康,又能为藻类提高必要的氮肥来源,二者都需要兼顾,缺-不可。
6.以上知识,对我们施用氮肥粪肥有何指导?还有更好的调水方法吗?从以上学到的知识,显然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①水中的氮形式以分子态氨态氮(NH3 )、和亚硝态氮(NO2-)的毒性比较大,前者氨态氮在PH值过高时容易发生,后者在水中缺氧时容易发生;这对我们施用氮肥时的指导是:施肥培育浮游植物,应掌握在水体氨态氮含量较低时进行。为了提高施肥效果,避免氨态氮含量超标造成损失,施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施用硫酸铰等氮肥时应避免pH值过高 ,以防NH4转化为有毒的NH3。二是在施用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应防止缺氧,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②经常检测水体pH值:把PH控制在比较好范围内,如pH值为7.8--8.5比较合适鱼类生长,如果您的水体PH比较偏激,建议经常进行调节;在超出您的调节能力情况下,建议多使用微生物调节剂对水体微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③适时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夜间要有人值班,入冬和深秋注意增氧,以及大量使用粪肥时注意观察,初次大量使用微生物调节剂时也要增氧处理。
④使用氨氮去除剂进行调节水质:例如使用南京环艾的产品进行调水,每亩水深1米的使用氨氮去除剂每投加100PPm去除8~12PPm 氨氮(参考值),,每月使用一次,特殊情况适当增加用量。可有效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提高鱼体抗病力,提高鱼产量和鱼的整齐度,改善整体水质,净化水质,水体更为清澈等。
7.水中氨态氮究竟要控制在多少范围
实际上这个数据没有一个准 ,很多资料上的数值并不一定实用,看您的水体的情况而定,例如水面大小(越大的水面自我净化吸收能力更大,数值范围更广)、是否向阳(向阳容易吸收同化)、是否受风(受风则溶氧高,水体同化吸收能力强)、是否流水活水等而有不同数值。
夏秋季节水温高,大量动植物死亡腐烂、鱼虾粪便和残剩饲料沉积水底分解,容易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水质恶化,引起鱼虾缺氧或中毒死亡。养殖管理中要注意监测和控制,将池水氨态氮含量控制在0.25毫克/升以下。
7.1养鱼生产中氨态氮的容许浓度
控制氨毒性的主要因子是永的pH值, pH值和温度-起在氨溶液中支配着分子态氨(NH3)的浓度。许多较短期的试验证明,氨对各种鱼类的急性致死浓度范围是0.2~2.0 mg/L,其中以鳟鱼相当敏感,鲤鱼具有比较大的抵抗力。
但是NH3的主要效应为亚致死影响,而成长缓慢就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亚致死影响,这种影响应以使鳃受损的慢性氨中毒的浓度为指标。水环境中的其它因子,如CO2、溶解氮、Na等对氨的毒性也有较大影响,每个研究者实验条件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存在抵触之处。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受氨毒性影响的鱼类并没有鳃肥大的组织学病变,也就是说鳃肥大并不是慢性氨中毒的一般症状。 所以氨对鱼类的浓度标准很难确定。
不同组织建议的标准也不同,如欧洲内陆渔业咨询委员会建议,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比较大NH3浓度为0.025 mg/L;美国环保局(EPI)依据0.1的安全因子(Safety factor)将保证水中生物的基准定为0.02 mg/L;Westers(1981)以0.0125 mg/L NH3- N非离子氨态氮)为比较大容许浓度。苏联对渔业用水提出的非离子氨的允许指标为0.05 mg/L。
我国养鱼池从水质角度看是属于“三塘合一”的类型。池塘既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养鱼塘) ,又是培育天然饵料的基地(育洱塘) ,也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场所(氧化塘。氨浓度升高对培育天然饵料有利,但对鱼类生活环境不利,会抑制鱼类的生长,但一般情况下其抑制生长的效果比不上因天然饵料增多而促进生长的效果,总结果仍表现为增产。
因此,我国养鱼池氨的浓度,超过国外的标准,如雷衍之等测定无锡高产鱼池,其中铵含量平均为0.84 mg/L ,当pH值为8.5、水温27℃时 ,池水中分子氨含量达到0.17 mg/L。
理想的亚硝酸值应为0~0.3毫克/公升水,且不能超出0.8毫克/公升水,当数值超过1.6毫克/公升水时,对鱼只即会造成伤害。亚硝酸盐对鱼是剧毒,是反映水质好坏相当重要的指标。亚硝酸盐可通过硝化菌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硝酸盐可通过换水稀释;加盐在一定程度内有缓解作用。
8.如何控制养殖水体氨氮合量
氮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硝酸氮、亚硝酸氮,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 )和氮气(N2)。这几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氨氮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反应;反之, 在反硝化菌作用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又被还原为氨氮,称为反硝化反应。一般认为 ,硝酸氮对水生生物是无害的,氨氮是有毒的,亚硝酸氮是有毒的,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而氮是稳定的,它不能被水生生物直接利用,也不参与水体中的氮素转化过程。
由此可见,对水生生物有危害的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 ,中构成主要危害的是指分子态的氨氮(NH3)。水体中NH3过高不仅阻止生物体内的氨向体外排出,还能从水中向其体内渗透,使水生生物代谢减少或停滞, 损害包括鳃在内的一些主要器官,抑制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就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彻底清池每年养殖生产结束后,要将池底淤泥全部清淤,进行曝晒。第二年放苗前,使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对池底彻底氧化。使用石灰清池可改善池子底质,杀菌,并使水保持微碱性,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是一种实用的消毒剂。
一、淤泥较深的池塘可种植一些大型水生植物 ,占池塘面积的1/3,其根须可吸收淤泥中的有机物质。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氨氮,使其不能积累到有害浓度。
二、按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饵料,控制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防止过多营养流失,避免发生幅营富养化。
三、在池塘中混养一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滤食性鱼类 ,如鲢、鲫等,可降低有机物的积累,减少黯淡的产生。
四、使用增氧机。促进水的流动,可以增加底层水的氧气,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同时,氨氮由浓度较大的底层升到睡眠,可促进氨氮逸出。
五、池底有机质太多时应使用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生石灰、漂白粉等氧化剂。水中氨氮浓度太高,不能及时换水时,可在水体中添加南京环艾的氨氮去除剂,环保无二次污染。
六、控制水体PH值。在相同水温下,PH值越高,总氨中分子氨占的百分比越大,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就越大,据研究,在水温25°C时, PH值7.0 ,分子氨占总氨的.57%,PH值9.0时,分子氨占总氨的36.0%。因此PH值在合理范围内能够降低氨氮对生物的危害。
=七、在工厂化养殖池中,可通过培养单胞藻换水、 倒池、池底吸污和曝气,控制氨氮的积累,用活性碳、沸石、麦饭石等吸收水中氨氮,或在池水中使用氧化剂直接降解氨氮和有机物质。
以上就是环艾小编向您介绍的水中氨氮前世今生,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环保方面的问题敬请咨询环艾http://www.njhuanai.com
企业qq: 212323147
相关产品